2022下半年四川省考笔试时间为11月27日,本次四川公务员共有20.5万人报考,为使得各位考生顺利参考,四川华图帮大家整理了省考【绵阳市御营小学】考场相关信息,让各位考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考场周边交通、住宿、吃饭、停车、天气、考场座位图等相关情况。更多关于省考笔试、准考证、疫情防控、考前冲刺、考后估分等阅读下文并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市州 | 区县 | 考点名称 | 详细地址 |
绵阳市 | 科创区 | 绵阳南山双语学校 | 科创区九州大道200号 |
绵阳市 | 游仙区 | 绵阳城市学院(游仙校区) | 游仙区三星路11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校区 | 涪城区教育园区教育西路1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经开区富临实验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机场路东段41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实验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河路15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剑门路西段2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普明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兴北路38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南山中学本部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塔路3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育南路5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实验中学城北校区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高虹街2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御营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御安街48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南街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环路南段223号4号 |
一、考试期间疫情防控要求
1、请广大考生务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通过微信小程序“四川天府健康通”申领本人防疫健康码,并于考前8天开展健康排查,持续关注健康码状态。
2、考生赴考时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做好手部卫生。
3、所有考生须持本人首场考试前3天3检(每天1检,3次采样均须在川内有资质的检测服务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方可入场参加考试。核酸检测报告时间以采样时间为准,非检测时间或报告打印时间。请考生提前做好采样准备,经查验采样时间、检测结果等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得入场参考。
4、每场考试前,考生应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在考点入场检测处,请考生提前准备好当天本人防疫健康码(绿码)、纸质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纸质、电子版均可,下同),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入场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及体温检测准备。
二、四川省考准考证打印
参加四川省考的考生在11月22日至11月25日登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黑白、彩色均可,保证字迹、照片清晰),逾期不打印准考证而影响考试的一切责任由考生自负。同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过期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不得作为参加考试证件。无准考证不准进入考场。
三、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2022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于10月27日举行,部分岗位需要考专业科目的于11月26日进行,具体考试科目及考试地点见本人准考证。
(一)普通综合类、法院、检察院、监狱、戒毒、司法系统岗位岗位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笔试加分。
(二)人民警察岗位
考试分为笔试、心理素质测试、面试和体能测评。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占总成绩的60%、面试占总成绩的40%。心理素质测试和体能测评不计算分值,实行合格制。
警务技术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
执法勤务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总成绩的40%、30%、30%。
警务技术职位笔试成绩计算方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笔试加分
执法勤务职位笔试成绩计算方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4%+《申论》成绩×18%+《专业科目》×18%+笔试加分
四、考前看一看
《让法治思维深入城市血脉》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燃烽火,诸侯因分封制,蜂拥勤王,有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导致王朝毁灭;秦孝公推行改革,商鞅立木为信,确定法治理念,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历史早已明示,法治昌明方能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只会国乱民怨。因而在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
建立法治城市,需要立法保驾护航。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社会热议,一句“不能让好人寒了心”为法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救助人反被诬告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保护规定》,通过立法来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遏制恩将仇报的丑恶现象,是维护法治的“好人法”。建立法治社会需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立法是基本,它能够让执法部门可依法执法,让人民群众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一个法治城市的建立,必须有法律制度来约束。
建立法治城市,需要加强法治教育。法治城市的建设关系到个人、社会、国家,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在人。深圳市开办了“公民法律大讲堂”,向市民传播最急需的法律知识和信息,以此改善个人的法律素养,除此之外,法治也正在走进农村百姓家。“送法下乡,法治扶贫”活动,既为农村群众答疑解惑,又送上了可以带回家的“法治大餐”,进一步满足了基层农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强化了群众法律意识。只有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建立法治城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引导。
建立法治城市,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法治城市的建设需要在“监管”上做加法,近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我们政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作进度,积极开放政务网站、微信、微博账号,接受群众监督;与此同时司法公开力度也不断加强,“微博庭审直播”让司法更加透明,司法的公开充分发挥了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力,以民主法治精神确保工作正确进行,法治的透明更是让法治理念深入寻常百姓家。因此,法治城市的建立要做好“监督”的加法。
总书记曾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现在的中国以世界第二个经济体屹立于东方,国强离不开法治,需要监管、教育、立法齐头并进。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未来的中国一定是更具魅力的东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