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四川省考笔试时间为11月27日,本次四川公务员共有20.5万人报考,为使得各位考生顺利参考,四川华图帮大家整理了省考【绵阳市南街小学】考场相关信息,让各位考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考场周边交通、住宿、吃饭、停车、天气、考场座位图等相关情况。更多关于省考笔试、准考证、疫情防控、考前冲刺、考后估分等阅读下文并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市州 | 区县 | 考点名称 | 详细地址 |
绵阳市 | 科创区 | 绵阳南山双语学校 | 科创区九州大道200号 |
绵阳市 | 游仙区 | 绵阳城市学院(游仙校区) | 游仙区三星路11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校区 | 涪城区教育园区教育西路1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经开区富临实验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机场路东段41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实验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河路15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剑门路西段2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普明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兴北路38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南山中学本部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塔路3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中学 | 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育南路5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实验中学城北校区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高虹街2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御营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御安街48号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南街小学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环路南段223号4号 |
一、考试期间疫情防控要求
1、请广大考生务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通过微信小程序“四川天府健康通”申领本人防疫健康码,并于考前8天开展健康排查,持续关注健康码状态。
2、考生赴考时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做好手部卫生。
3、所有考生须持本人首场考试前3天3检(每天1检,3次采样均须在川内有资质的检测服务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方可入场参加考试。核酸检测报告时间以采样时间为准,非检测时间或报告打印时间。请考生提前做好采样准备,经查验采样时间、检测结果等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得入场参考。
4、每场考试前,考生应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在考点入场检测处,请考生提前准备好当天本人防疫健康码(绿码)、纸质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纸质、电子版均可,下同),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入场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及体温检测准备。
二、四川省考准考证打印
参加四川省考的考生在11月22日至11月25日登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黑白、彩色均可,保证字迹、照片清晰),逾期不打印准考证而影响考试的一切责任由考生自负。同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过期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不得作为参加考试证件。无准考证不准进入考场。
三、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2022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于10月27日举行,部分岗位需要考专业科目的于11月26日进行,具体考试科目及考试地点见本人准考证。
(一)普通综合类、法院、检察院、监狱、戒毒、司法系统岗位岗位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笔试加分。
(二)人民警察岗位
考试分为笔试、心理素质测试、面试和体能测评。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占总成绩的60%、面试占总成绩的40%。心理素质测试和体能测评不计算分值,实行合格制。
警务技术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
执法勤务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总成绩的40%、30%、30%。
警务技术职位笔试成绩计算方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笔试加分
执法勤务职位笔试成绩计算方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4%+《申论》成绩×18%+《专业科目》×18%+笔试加分
四、考前看一看
在公务员考试中,时政要闻、热点事件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块,但其实渗透到了考试的方方面面。时政时事的热点积累有助于我们增加申论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训练如何形成政府思维,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中习惯运用官方表述方式,甚至在常识的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当年的热点时事的考题,那么如何备考这部分知识呢?其实很简单,不用死记硬背,就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多多积累即可,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每天都会更新全网最新最热的时政要闻,并附有热点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掌握。大家可以Ctrl+D收藏本页供大家学习积累。
【背景链接】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这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改善。
聚焦减审批减材料,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聚焦减环节压时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解读】
[提出观点]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改善竞争力。
[综合分析]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政策、市场等“软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投资、经营、管理决策,对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样需要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依然在路上,市场主体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在营商环境大为优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存在权力放得不够、隐性审查和变相延长审批时间等现象,一些地方在做好审管结合的“加法”、进一步增强管理高效性方面,还有改善空间。这说明,打造社会期待的一流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对策]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推动,以法治护航,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优化法律制度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将法律对营商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实处。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用法治方式固化好经验、好做法,就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