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贡教师招考考是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3月下旬起开始发布公告,由于每个地市公告发布时间不同,报名时间也会不同,笔试时间统一为5月下旬举行。
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历年四川教师招聘公告及岗位表,大家可参考查看。
▼四川教师历年公告|岗位表|考试时间▼
推荐>>2022四川教师公告预约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精讲刷题网课
——历年自贡教师招考公告——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考试时间 |
2021下半年 | 10月14日始 | 12月4日 |
2021上半年 | 4月1日始 | 5月29日 |
2020下半年 | 10月23日始 | 12月5日 |
2020上半年 | 4月29日始 | 7月18日 |
2019下半年 | 10月18日始 | 12月7日 |
2019上半年 | 3月12日始 | 4月27日 |
——自贡教师招考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3)具备本公告具体招聘岗位要求的条件和资格(详见《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学位证上的学位,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位”资格要求相符;报考者本人有效的毕业证所载学历和所获专业名称,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历”和“专业条件要求”两栏分别相符。
(4)委培、定向毕业生,须征得原委培、定向单位同意。
特别提示:不符报考条件者,请勿报考,否则取消报考或聘用资格,责任由报考者自负。
——自贡教师招考笔试科目——
招考地区 | 考试科目 |
省直属、自贡、乐山、成都、资阳、巴中、凉山、遂宁、内江、南充、广元、眉山、达州 | 《教育公共基础》 |
德阳、泸州、雅安、绵阳 | 《教育公共基础》+《职业倾向素质》 |
广安、阿坝 | 《教育公共基础》+《学科专业知识》 |
宜宾 | 《教育公共基础》+《心理素质测评》+《专业科目》 |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要求有要坚持( )的目标导向。
A.学生为本,师德为先 B.育人为本,教学为先
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D.教书为本,学生为先
2.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概括出《孔乙己》的故事情节”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
A.知识水平 B.分析水平
C.领会水平 D.评价水平
3.李老师在学期课程设计时将相关的课程内容,按照其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则他采用的是( )的课程内容组织计划。
A.横向组织 B.纵向组织
C.直线式 D.螺旋式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的需要
5.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著名教育家(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C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故本题选C。
- 2.【答案】C 解析:布鲁姆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知识(识记):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排除A选项。分析:指能对整体材料的构成成分进行分解并理解组织结构,如对课文分段,排除B选项。领会(理解):把握材料的意义,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符合题干所述。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评价:对材料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排除D选项。故本题选C。
- 3.【答案】B 解析: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IQ指智商,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故本题选C。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方式中,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故本题选B。
- 4.【答案】C 解析: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故本题选C。
- 5.【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认为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