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绵阳公开招聘教师网上报考考试入口网址是那个?绵阳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5月29日举行笔试考试,本次共招聘615名教师,报名时间为2022年5月9日至2022年5月16日上午12:00,报名网站为绵阳人事考试网,如下为绵阳教师招聘报考相关公告内容。
——2022上半年绵阳公开招聘教师公告及岗位表——
区县 | 公告原文 | 招聘人数 | 职位下载 |
科技城新区 | 查看公告 | 41 | 下载 |
市属 | 查看公告 | 13 | 下载 |
三台县 | 查看公告 | 85 | 下载 |
梓潼县 | 查看公告 | 46 | 下载 |
高新区 | 查看公告 | 75 | 下载 |
涪城区 | 查看公告 | 85 | 下载 |
江油市 | 查看公告 | 54 | 下载 |
平武县 | 查看公告 | 23 | 下载 |
游仙区 | 查看公告 | 45 | 下载 |
安州区 | 查看公告 | 20 | 下载 |
北川县 | 查看公告 | 39 | 下载 |
经开区 | 查看公告 | 59 | 下载 |
盐亭区 | 查看公告 | 30 | 下载 |
——2022上半年绵阳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方式及流程——
(一)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2022年5月9日至2022年5月16日上午12:00。
2.查询资格初审和照片审核结果:2022年5月9日至2022年5月17日上午12:00
3.网上确认缴费:2022年5月9日至2022年5月18日上午12:00。
4.准考证打印:2022年5月23日至2022年5月28日。
5.笔试时间:2022年5月29日(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
(二)报名方式
本次公开招聘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
报名网站:绵阳人事考试网(www.myrsks.com.cn)或考生之家报名网(http://bm.e21cn.com)。
——2022上半年绵阳公开招聘教师笔试科目——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总成绩=笔试成绩+政策性加分
考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50%+面试成绩×50%
(一)笔试
1.笔试时间为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笔试具体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报考者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因相关证件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影响考试的一切责任由报考者自行负责。未按规定时间在规定地点参加考试的,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2.笔试科目为《教育公共基础》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每科满分100分。考试大纲请报考者自行登陆绵阳人事考试网在“考试大纲”栏目查阅。
笔试成绩=(《教育公共基础》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2
——2022上半年绵阳公开招聘教师笔试例题——
1.( )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A.概念 B.思维
C.规则 D.归纳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为人师表”的内容要求不包括( )。
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下列哪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实践过程 D.反思过程
4.某学生冬天上学时,既害怕寒冷而不愿意起床,但又害怕迟到受到老师批评,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给予老师的启示是( )。
A.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B.乐教善教,教书育人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答案及解析:
- 1.A【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其中,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归纳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故本题选A。
- 2.D【解析】为人师表要求我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D选项“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属于关爱学生。故本题选D。
- 3.B【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故本题选B。
- 4.B【解析】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的心理冲突。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动机的矛盾内心冲突。题干中的学生既不想起床又不想被批评,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B。
- 5.C【解析】题干语句出自韩愈的《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意识就是:“所以,弟子不一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必然比弟子强。懂得真理,先后不同,专业各异,擅长不同,如此而已。”联系上下文,题干所指的意思是教学相长。故本题选C。